
前言 听澜发现,中日之间的关系近期因一系列事件再度陷入紧张。 一边,日本首相 高市早苗 上台不到一个月,就在国会上放话说“中国在台海的军事行动可能构成日本存立危机事态”,话里话外要为动用武力铺路;
另一边, 中国代表前不久在联合国堂堂正正把琉球原住民权益摆上台面 ,直接戳破日本在人权上的双重标准——让日本那套自诩的“国际正义”瞬间漏了底。 那么, 这场风波背后,究竟是日本右翼政客的冒进试探,还是中日关系真的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?
说实话,高市早苗的这番涉台言论,在日本政坛算是一次非常激进的试探。 她在11月7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明确点名台湾,把台海紧张局势和日本的国家存亡直接挂钩,还提到这可能触发“存立危机事态”,从而让日本自卫队动用集体自卫权。
要知道,日本以往首相在涉及台海问题时,即便心里有小算盘,也不会用这么直接、这么容易引发对抗的表述。 这次,她不止是打破了惯例,还把日本外交防务的危险门关上了。
为什么她敢这样?听澜看她的政治履历就好理解。 高市是安倍晋三路线的坚定继承者,一直主张修宪、加军费,让日本安全政策彻底转向“进攻型”。
而在她上任前,自民党和公明党合作破裂,取而代之的是与更右翼的维新会联手推进政策。 这样的背景,导致她在台海问题上更愿意制造所谓“中国威胁”的舆论,以获得国内支持,推动军力扩张。
这是典型的扶右翼民粹上马,拿外部危机当工具的做法。 不过,既然日本右翼愿意用“外部危机”去推动国内修宪扩军,那我们就要问一句——这种路数历史上结果如何? 答案不言自明,日本军国主义曾多次用所谓“存亡危机”发动侵略,九一八事变、全面侵华战争,都是用“保护”与“自卫”作为包装。
但听澜不得不说,这种做法风险极高。 尽管今天高市早苗操弄的,是同一个套路,但唯一不同的是,她面对的是当下的中国。
在区域局势高度敏感的当下,如果日本公开表示要用武力介入中国内政,不仅是对一中原则的破坏,更是在实质上挑战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。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,中国绝不会对这样的挑衅坐视不管!
实际上,面对日本的种种挑衅,中国完全有很多正当、且有力的应对手段。 早在10月初,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就在大会第三委员会发言,公开批评日本长期对琉球原住民实施歧视性政策,还首次在国际场合明确称冲绳民众为“原住民”。
听澜注意到,中方援引了具体数据和联合国报告: 琉球地区平均收入只有日本本土的70%,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;美军基地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,嘉手纳基地附近水域毒性更是严重超标。
这些都是长期存在的事实,却一直被日本政府刻意淡化甚至忽视,严重违反了《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》的精神。 从国际法看,琉球的归属确实存争议,历史上,没有任何一个国际条约明确写下“琉球主权归日本”。
二战后,琉球由美国托管,1972年移交日本,但这个移交缺乏坚实法律基础。 听澜认为,之所以公开的讨论琉球问题,就是因为日本一边对琉球原住民的权益问题视而不见,一边却在国际上大谈所谓“人权”“正义”,这种虚伪的行径被中方精准戳破。
另一方面,这也是在提醒国际社会关注琉球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。 琉球地区长期遭受的不公正待遇,以及日本政府在该问题上的不作为,都应该被置于国际社会的审视之下。 中方此举旨在推动通过合法、合理的途径来解决琉球问题,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。
结语 挑衅可以很容易,收场却很难 。 日本如果真去做台海局势的搅局者,不仅违背历史教训,还会逼自己重蹈八十年前的覆辙。 今天的中国,不仅有坚定的意志维护统一,也有能力在多条战线反击挑衅。 从琉球问题到台海立场,每一张牌都打得有据有力。 所以,听澜只想说:面对台海,日本最好冷静想一想。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:《日本资深议员批高市早苗“极为危险”,“没有作为首相的自觉”》2025年11月12日 观察者网:《中国点名批评日本“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与歧视”,日媒破防》2025年11月10日
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